2024年10月15日,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以“同愿同行·和合共生”为主题,在中国浙江宁波盛大启幕。来自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嘉宾代表出席论坛。
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青州广福寺方丈本悟法师在“焦虑与解压”分论坛,以《以智慧心面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做主题发言,全文如下:
二位主持人吉祥、感谢主持人的介绍,各位佛教界的同仁: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弥勒欢喜精神的现代意义。弥勒菩萨,作为汉传佛教中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和精神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丰富。从早期的天冠弥勒到中国化的布袋和尚,弥勒的形象和精神逐渐成为民间信仰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弥勒欢喜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启示。
一、弥勒信仰的历史演变
弥勒菩萨,又名阿逸多菩萨,意为“慈氏”,是未来将在娑婆世界成就佛土的菩萨。在《阿含经》等佛教典籍中,弥勒被描绘为一位慈悲喜舍、布施供养的菩萨。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弥勒信仰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弥勒形象和信仰体系。
在西晋时期,竺法护翻译的《弥勒下生经》中,弥勒菩萨成佛时的世界被描述为平整庄严、人民寿命长远、无有贪欲。而在东晋时期,法显大师从印度带回的“龙华图”,标志着弥勒信仰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到了唐代,弥勒信仰已经深入人心,玄奘法师、窥基大师等高僧大德都有关于弥勒的著作。
二、弥勒欢喜精神的内涵
弥勒欢喜精神的核心在于超越喜悲,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喜悦。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弥勒菩萨的形象上,更蕴含在佛教的教义和实践中。弥勒菩萨的欢喜,是一种超脱喜与悲的“超脱之喜”,是蕴含佛教空性智慧的“无喜无悲之喜”。这种欢喜精神破除了知见上的虚妄分别,不被善恶、有无、凡圣、是非等观念所局限,毫无分别,广大无碍。
三、弥勒欢喜精神与世界文明的共性
弥勒欢喜精神与儒家的仁、智、勇,以及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儒家强调的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与弥勒的欢喜、慈悲、包容精神相呼应。同时,弥勒的唯心识观与儒家的内省功夫,以及人间净土与大同社会的理念,都体现了对人性善良、积极向上的弘扬。
四、弥勒欢喜精神的现代意义
1. 构建超越喜悲的精神文明: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弥勒欢喜精神教导我们以智慧心面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2. 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明:弥勒的慈悲、包容精神要求我们尊重他人、包容差异,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3. 构建众生平等、依正不二的生态文明:弥勒的唯心识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的一体性,这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4. 构建美美与共、携手并进的文化文明:弥勒的慈悲、包容精神也适用于文化文明的建设,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实现文化的共同繁荣。
结 语
弥勒欢喜精神不仅是佛教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它教导我们以更加积极、包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推动文明的交流与互鉴。让我们共同学习和实践弥勒欢喜精神,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谢谢大家!
来源:广福寺
编辑:仁 观
审核:王 桢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217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