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丨仁昌法师:《浅谈佛教的欢喜精神在缓解压力与焦虑方面的应用》
最新动态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丨仁昌法师:《浅谈佛教的欢喜精神在缓解压力与焦虑方面的应用》
2024-10-237

  2024年10月15日,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以“同愿同行·和合共生”为主题,在中国浙江宁波盛大启幕。来自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嘉宾代表出席论坛。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淄川普照寺住持仁昌法师在“焦虑与解压”分论坛,以《浅谈佛教的欢喜精神在缓解压力与焦虑方面的应用》做主题发言,节选如下:

  仁昌法师从佛教视角下的焦虑与压力、佛教的欢喜精神、佛教欢喜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佛教欢喜精神在缓解焦虑与压力中的应用与分析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佛教的欢喜精神

  (一)欢喜的定义与特点

  欢喜,在佛教中,并非简单的快乐或愉悦,而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内心愉悦与宁静。它源于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对生命的真谛有清晰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世界和生命的热爱与慈悲。欢喜精神的特点包括无私、无我、无执,以及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态度。

  (二)理论基础

  1.因果律与业报观

  佛教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因果律的体现,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欢喜精神正是基于这一因果律的认识,鼓励人们行善积德、广结善缘,以期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喜悦。同时,业报观也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通过修行来净化业力、减轻痛苦。

  2.四谛与八正道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佛教教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道谛指出了通向解脱的道路——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欢喜精神正是通过践行八正道,尤其是正念与正定等修行方法,来培养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3.菩提心与般若智慧

  菩提心是佛教修行者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发心与动力源泉,它包含了慈悲与智慧的双重内涵。般若智慧则是洞察宇宙真理、超越世俗烦恼的智慧之光。欢喜精神正是菩提心与般若智慧的结晶,通过发菩提心、修般若智慧来成就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三)欢喜与佛教其他概念的关系

  欢喜精神与佛教中的其他重要概念,如慈悲、智慧、禅定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慈悲是欢喜的源泉,智慧是欢喜的指引,禅定则是欢喜的实践方法。通过培养慈悲心,我们可以减少对他人的怨恨和敌意,从而更容易产生欢喜;通过智慧,我们可以看透生命的真相,摆脱无明和执着,进而体验到真正的欢喜;而禅定则是帮助我们达到内心平静与喜悦的重要手段。

  (四)欢喜精神的实践方法

  佛教的欢喜精神,又称为法喜充满,主要体现在对佛法的领悟、修行过程中的内心愉悦,以及对他人的无私关爱和慈悲之心。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实践佛教欢喜精神的建议:

  1.培养正念与禅定

  正念与禅定是佛教修行的基础方法,也是培养欢喜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坐禅、行禅等禅修方式,修行者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身心感受上,减少杂念与负面情绪的干扰。在禅定状态中,修行者能够深入观察内心的活动模式与情绪变化规律,逐渐培养起对生命的洞察力和对自我的掌控力。这种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正是欢喜精神的核心所在。

  2.践行慈悲与布施

  慈悲与布施是佛教修行者的重要美德,也是培养欢喜精神的有效手段。通过关爱他人、利益众生以及慷慨布施等善行善举,修行者可以逐渐消除内心的自私与贪婪,培养起一种无私无我的精神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修行者能够体验到一种超越物质束缚的喜悦与满足,这种喜悦正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和谐。

  3.放下执着与接纳自我

  执着与自我为中心是导致痛苦与烦恼的根源之一。佛教欢喜精神鼓励修行者放下对世间万物的执着与贪恋,以超然物外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喜与悲。同时,修行者也需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与缺陷,以一种宽容与理解的心态面对自我。这种接纳,不仅有助于减轻内心的负担,还能够让修行者更加专注于当下的生活体验,从而更容易体验到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4.学习佛教经典与智慧

  学习佛教经典与智慧是理解佛教教义、掌握修行方法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研读经典著作,修行者可以逐渐领悟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真理,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智慧的启迪,不仅有助于修行者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保持冷静与理智,还能够让修行者更加专注于内心的修行与成长,从而更容易体验到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总之,实践佛教欢喜精神,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慈悲、爱心和善良的品质,通过修行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从而体验到真正的内心喜悦和宁静。这些实践建议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和践行。

(以上为仁昌法师《佛教的欢喜精神》节选)

来源:普照寺

编辑:仁  观

审核:王  桢

发布丨山东省佛教协会
图文来源丨普照寺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注明出处
-THE END-

山东省佛教协会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217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01

如有侵权请联系:fjqnxh@.163.com




落实全面从严治教要求 加强居士群体引导教育——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居士事务委员会会议在山东淄博召开长按二维码关注山东省佛教协会公众号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