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由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山东省佛教协会、山东省民族宗教研究会共同主办,青岛市佛教协会协办,胶州市佛教协会、胶州慈云寺承办的首届“少海论坛”在山东青岛胶州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海陆交汇:胶州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桥梁角色”为主题,通过主旨演讲、分议题研讨和圆桌对话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胶州在我国宗教中国化与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地位,系统总结山东在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3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宗教团体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宗教界人士参加了论坛。
开幕式上,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韩庆新、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本悟、北京大学教授李四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胶州市佛教协会会长了善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作专题演讲。北京大学教授李四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风雷、复旦大学教授徐以骅、北京大学教授张志刚、山东大学教授盛力等多位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作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核心区,胶州为推动区域对话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在此背景下,论坛特别设立圆桌对话环节,聚焦“和合思想”与“上海精神”,邀请我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宗教界代表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宗教在促进跨文明对话、推动区域和平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和合思想”与“上海精神”高度契合,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文化支撑。
此外,论坛设五个分议题,围绕“胶州佛教的历史源流与‘一带一路’”“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考察与胶州实践”“从法显到义天:求法僧视角下的佛教中国化实践”“求法僧与佛教中国化在山东的实践”“山东宗教的多元融合与宗教中国化”等议题,与会代表从历史、文化、地域等多维度开展深入研讨。会议共收到论文50余篇,汇编《首届少海论坛论文集》,并宣布建立“宗教中国化胶州实践基地”。论坛期间,还举办了青岛市佛教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佛教文化展。
知识链接
“少海”为胶州湾的古称。唐代设立板桥镇,北宋时期设立市舶司与胶西榷场,清代更成为全国五大贸易口岸之一、长江以北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被誉为“金胶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过关键角色。
胶州作为山东半岛重要的海陆交汇节点,历史上不仅是商贸往来的枢纽,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与此同时,胶州也是山东半岛与东亚各国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境内三里河文化遗址融合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展现了胶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来源:微言宗教
记者:马媛媛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217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01
